江西今年计划实施3527个省大中型项目 总投资4.42万亿元******
中新网南昌1月12日电 (袁汝晶)2023年江西将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,持续打好六大领域“项目大会战”,强力推进项目建设“四大攻坚行动”,2023年初步计划实施3527个省大中型项目,总投资4.42万亿元左右,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.56万亿元左右。
正在召开的江西省两会上,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和平就江西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作书面报告时如是说。
张和平介绍,2022年,江西全力打好六大领域“项目大会战”,常态化推进节假日“重大项目不停工、重点企业不停产”,强力实施项目建设“四大攻坚行动”,特别是面对疫情反复,努力做到“在建项目不停、施工强度不降、开工时间不拖、协调力度不减、项目谋划不断”,预计省大中型项目、省重点工程投资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25%、128%。
“2023年,江西将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,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,持续激发内需潜力,力促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。”张和平表示,将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,巩固提升回稳向好态势。
在基础设施方面,江西将以联网、补网为重点,持续补足交通、能源、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短板,开工建设通城至铜鼓高速、弋阳至南丰高速、定南及南城通用机场、乐平水利枢纽等项目。建成昌景黄高铁、南昌东站、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、赣州港五云码头等项目,争取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尽快开工。
在生态环保方面,江西今年将开工建设吉安雨污管网及配套基础设施、共青城水环境综合治理、赣州龙晟新材料退役锂电池综合利用、上饶同鑫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设备制造等项目,建成新余生态环境产业综合处置利用、靖安矿山整治生态修复、抚州鑫科环保多金属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等项目。
此外,2023年,江西还将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,积极发展首店经济、首发经济、夜间经济,推进智慧商圈、绿色商场、智慧商店示范创建,扩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,促进直播电商、社群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。(完)
(中国这十年·见微)黄河岸边好风景:“天鹅湖”畔“古镇兴”******
中新社太原10月12日电 题:黄河岸边好风景:“天鹅湖”畔“古镇兴”
作者 杨佩佩
秋冬季节,“黄土高原第一湖”圣天湖将变身“天鹅湖”。
从近千只增加到近万只,十年来,从西伯利亚飞来的大天鹅成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圣天湖的“常客”。
“环境越来越好,与我相伴的大天鹅已从几十只到如今上万只。”距离芮城县几十公里的平陆黄河湿地,大天鹅数量也逐年增加,何建喜是这里的一名巡护员,陪伴大天鹅十余年。
于何建喜而言,大天鹅就如同回家过年的孩子。“我就住在黄河边,每年它们快来时,我每天都去河边转转,等着它们。”
除了大天鹅将黄河沿岸水域选作越冬栖息地,黑鹳、灰鹤、火烈鸟、大鸨、丹顶鹤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“做客”山西,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王裔飞向记者分享道。
这些远方来客的身影从平陆、芮城等山西南部沿黄湿地,已逐步向汾河、桑干河、沁河等流域扩散,诸多城市周边湿地也成了它们的“驿站”。
山西段一泓清水入黄河,喜上眉梢的当然少不了当地民众。“天鹅湖”的美景增添了冬日情趣;水质提升更让内陆民众有更多“亲水”机会。
汾河,被称为山西“母亲河”,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。曾经因产业畸重,汾河水质污染严重,两岸黄土裸露、垃圾遍地,“老太原”避之不及。
如今,汾水清流,水鸟栖息。民众不仅能够进行水上运动,还能乘船游览汾河两岸美景,再现“泛楼船兮济汾河,横中流兮扬素波”景象。
如此景象来之不易。黄河流经山西,水流量偏小,泥沙含量偏大,水文特征复杂;改善水域环境更需“组合拳”。
近年来,山西省开展黄河流域林草生态建设,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、系统治理,并采取湿地保护与恢复、退耕还湿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工程等措施。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圣天湖湿地、平陆黄河湿地、汾河等水域的“强壮体魄”与“吸引力”都来自于此。
蓝天碧水青山渐成常态,背后还有这样的绿色支撑——十年来,山西每年造林都在400万亩以上,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8.03%提升至2020年的23.57%,历史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。
“黄河宁,天下平。”黄河怀抱着中原激荡,由此孕育出的渡口文化依然福泽民众。
在“黄河第一镇”临县碛口古镇,随处可见游客坐在黄河岸边,一边听着黄河涛声,一边享用农家饭。
多年前,当地依托黄河文化发展旅游,吸引全国各地的艺术、摄影爱好者,年过六旬的李世喜也借此机会吃上“旅游饭”。
自小在黄河边长大,李世喜目前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河纤夫传承人。“现在不仅开民宿,还经常去碛口古镇影视街当演员,展示非遗文化,一年挣近10万元(人民币),生活一年比一年好。”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